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创源 > 会员专区

德国学习——注重人文关怀 注意病人隐私

发布时间:2019-08-05

注重人文关怀  注意病人隐私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许维
 

2019年3月至6月在医院及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由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SIMEA)合作的北京华通国康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和其它来自全国各地的6名医生共同参加了第21期德国研修项目,前往德国帕德博恩的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进行了为期三月的临床观摩。

 

 Paderborn(帕特伯恩)隶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也就是中国人习惯称呼的北威州,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同时也是德国相对富裕的地区,世人熟知的鲁尔工业区就位于该州,莱茵河流经全境,其首府为杜塞尔多夫,包括科隆,艾森,多特蒙德等耳熟能详的城市,而科隆大教堂作为德国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更是被全世界所熟知。

 

 帕特伯恩位于北威州的东部,起源于该城市的一条名叫Pader的河流,该河发源于帕特伯恩主教堂附近的200多个泉源。这里的主教堂同国内的寺庙道观一样都建在风水宝地上。略有些不同的是这里的教会组织非常之富有,且不说市区众多的土地、房产归教会所有,帕德博恩仅有的三家医院全部是教会医院。而这仅仅是在帕德博恩市,全德教会医院的数量和规模都胜于公立医院。
 


城市鸟瞰
 

    帕特博恩是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拥有全球最大的电脑博物馆Heinz Nixdorf Museums Forum,是全世界IT产业的朝圣地点。
 


电脑博物馆里唯一中国的印记

 

在谈学习体会前首先介绍下医保制度,了解了这里的制度才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医患关系是如此的淳朴。

 

总体感觉是:全民参保,看病免费,无需陪护,医药分离。

 

德国医疗保险是强制执行的,全民医保,经济收入低的政府补贴。推行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助的医疗保险制度。凡入境的国外人士均必须有医疗保险,否则签证免谈。

 

在德国买保险后看病不要钱,全额由保险公司向医院支付。且不会因为你是慢性病或重大疾病而第二年增加你的保费或只报销部分费用。通俗来说就是不会因病致贫。

 

 第二点不同的是德国是没有家属陪护制度的,住院病人全部由护士和护工照顾并提供一日三餐。专业的陪护大大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家属不用担心患者出院以后如何护理。而且德国是医药分家,门诊病人看病结束后到外面任何药店拿药都可,一张处方全德有效。开处方时就可以知道价格,全德的药店一个价。



处方药凭处方才能购买(因私人原因找Diller老师开的处方)

 

 医院介绍: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成立于1902年,年住院人数有18000例,门诊24000例,是哥廷根医科大学实习基地。优势学科是骨科。
 

医院门诊及住院部
 

医院规模粗看可能就同国内的乡镇卫生院,但你要想想全帕德博恩市才16万人口,国内又有哪家卫生院有PET-CT及手术机器人。在这里近三个月的学习,开阔了眼界。因语言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下面仅谈一些个人体会。

1、工作流程有序,安排合理

 
 
 
 
 
 

大家都知道这里看病需预约。除非紧急情况,平诊手术病人的检查全部在门诊做完,并完成麻醉评估。若无明显麻醉禁忌,通常住院第二天手术。国内正在尝试的日间手术的术前检查同这类似,只不过这里所有的手术病人的术前检查都是在院前。手术后观察没有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后就办理出院,剩下的就交给家庭医生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但是出院后不是就完事了,还要和家庭医生保持联系,坚持随访,有问题及时处理。

2、医生有秘书,大大减轻了文书方面的负担

 
 
 
 
 
 

在德国,让医生花很多时间去写病案文书被看作是一种资源浪费,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术或者处理病人,使医生价值最大化,因为培养一名医生时间漫长且花费巨大。这里医生只口述治疗过程并录音,由秘书整理成文字文件,实验室及各种检查报告单的打印都是由秘书负责。整理好病历后医生签字确认即可。但是记住秘书毕竟不是医生,所以一些关键的文书,比如每年一度的相关手术资质(如结直肠手术)的评审资料的准备都是科室高年资医生合力完成的,当然包括主任。

3、人文关怀

 
 
 
 
 
 

医生在看病人的时候会先和病人握手,如果有家属在场也会和家属握手,查房结束时也会再次握手。有一次看见医生查房时直接坐到一个比较紧张的病人床边,然后开始沟通病情,很快病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4、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在德国街上不能随便拍一个人,这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拍照之前一定要征得同意,否则他们轻则会叫你删掉照片,重则可见报警让警察来修理你。何况在医院,所以拍照的时候只能拍摄公共场合。在手术室拍照不能拍病人,所有拍照都要征得带教老师的同意,拍摄CT图像的时候,不能拍到病人的名字等信息。病历是绝对不能拍的。



触控的病床
 

5、注重血栓的防护

 
 
 
 
 
 

入院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入院宣教同国内,有点不同的是一次性的血栓袜的使用,对高危患者的使用从入院持续至出院,不单单是在术中。术中的一次性保温毯已是常规。

 

住院期间一般没有家属陪护,若家属有这方面的需求,院方在医院附近提供了专门的房间,40欧一晚。
 


 

 若病人对住院期间的一些人或事不满意,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有独立于医院外的办事机构可以投诉。类似于国内的院级纠纷协调人。
 


 

7、专职的营养师

 
 
 
 
 
 

有取得了专业资质的人对有各种营养不良需要的患者提供服务。

8、重视心理疏导

 
 
 
 
 
 

有专职的临床心理学团队在门诊和病房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尤其是对癌症、慢性疼痛、急性创伤所带来的精神疾病。

 

 

9、志愿者服务 

 
 
 
 
 
 

      有一个志愿者团队,陪同病人到病房、救护车或检查。这个志愿者团队需要经过医院的培训,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10、临终关怀室 

 
 
 
 
 
 

有专门的牧师团队、心理医师和受过培训的志愿者来帮助一个病人和她(他)的家属来度过秘密而又有尊严的生命最后一段旅程。窗户刻意的对着教堂,光线和音乐可自助调节。

11、奢华的学习环境

 
 
 
 
 
 

就我所在的普外科,微创是一种趋势。因为很多知名的腹腔镜器械,从气腹机、光源、显示器、到高清摄像头都是德国产的,虽然在国内很贵,但在他们德国是相当的便宜。因为他们这点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腔镜培训室里有种类繁多的器械,就如同手术室一样,很让人艳羡。有人会说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这些物资的齐全是应该的,让人惊奇的是在后面。他们这里的传、帮、教做的真的是好。除了手术时的手把手指导,同时告诫一些注意事项手术心得外,他们觉得年轻人犯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一次Diller老师带一个年轻医师做腔镜食管裂孔疝的修补。建立气腹进戳卡时由于力度把握不好就把肝脏戳了一个洞,而后因为太紧张调整血管钳时又把肝脏表面划伤了,出了不少血,影响了术野及手术时间,这Diller都没有刻意的指责,协助年轻医师处理好后仍然是年轻医师继续主刀。


 

小结

通过三个月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中国医疗与德国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手术技巧方面一些科室已领先德国同行。但同时在管理制度、手术流程和理念及细节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正是我觉得此行最大的收获之处。

 

感谢医院及科室领导、同事和家人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华通国康所做的工作,感谢帕德博恩德籍华人殷老师夫妇细心的安排。

 



Diller老师和她的座驾


和Diller老师一起jogging


 

和Diller老师团队合影

三个月里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回国后必将所学回报医院,回报家人。

 

 
 
 

来源:国际医药网

统筹:王宁    编辑:侯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