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脑出血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4-06-03
脑出血系列科普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1
导致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临床上把这类脑出血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密切相关。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脑内小血管管壁发生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精神极度紧张或长期过于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抽烟、饮酒是引起脑出血的另一危险因素。酗酒可引起高血压增高或凝血机制和脑血流加速导致脑出血;长期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使得血管脆性增加。
长期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也是造成脑出血的一部分原因。
2
脑出血的前兆有哪些?
6、饮食呛咳。在喝水或进食的过程中莫名出现呛咳。
3
遇到脑出血应该怎么办
4
需要收治ICU治疗的脑出血
1、出血较多,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
2、术后全麻未醒,不能拔除气管导管,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严重的意识障碍;
4、严重的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