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得好,一年病痛少!这几个好处你都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9-07-23
每年暑热来临,三伏灸就特别火,不少人都知道“冬病夏治”,并积极响应。但还是有不少人会感觉摸不着头脑,三伏灸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禁忌?
如果正要开始冬病夏治的你也存有以上种种疑惑,那么今天不妨和小编一起来聊一聊这位夏治“明星”~
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天艾灸疗法(简称三伏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
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三伏灸不仅可以祛除表层的寒湿之邪,还可以祛除体内深层、潜伏已久的寒湿之邪,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为什么要做三伏灸?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健康是怎么出问题了:身体虚(先天、后天)→ 体寒 → 湿气 → 凝 → 瘀 → 堵 → 肿瘤(生病)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最基本的逻辑关系。
那么堵是堵哪儿?是堵在经络上。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此时艾灸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效果。
三伏天做艾灸的好处
01
排湿寒的效果是平时的3倍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身体排除寒湿伏邪最好的时机,此时来做艾灸可达到三阳相加,即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
02
预防伏邪潜藏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五脏空虚,阴邪伏在体内,没有办法顺畅地排除体外,伏邪容易潜藏在我们的心肺、脾胃、关节,腰臀,到冬季就会出现不适反应。所以我们在三伏天做艾灸就可温养五脏,保持体内阳气,以防此类现象发生。
03
可以疏通经络,保持身心愉悦。
三伏天人体会感觉闷热不适,甚至会中暑、晕厥,这是因为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被堵住了,通过艾灸把经络穴位打开,疏散这些邪气,人自己就会感到轻松、舒适,从而保持心情愉悦。
04
祛病愈病快速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05
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灸的适应证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产后风湿病、肩周炎、骨质疏松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雷诺氏症、颈椎病、腰突症等疾病及各种慢性劳损性关节疼痛。
提高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体质虚寒相关疾病,如怕冷、虚寒性胃痛,结肠炎以及肾虚引起的其它疾病。
免疫力低下人群,常年易感冒者(包括儿童)。
易于过敏的人群,如过敏性鼻炎等。
温馨
提醒
以下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伏灸”
1孕妇;
2恶性肿瘤患者;
3强过敏及瘢痕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4发烧等热症、痰黄、咯血患者;
5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哮喘等)的患者。
三伏灸常用疗法
针对宫寒——艾灸温宫法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都是宫寒的表现,严重的将导致不孕、性冷淡、小肚子突出等。
艾灸4个关键穴位:关元穴、神阙穴(即肚脐)、气海穴、命门穴,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针对空调病——艾灸温阳法
膝盖、肩膀等关节部位直接暴露在空调底下,寒气直接入侵,关节更易老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运动量少的人,将导致肩颈酸痛等亚健康症状加重。
艾灸2个关键穴位:风池穴、大椎穴,温阳散寒,活络经脉。
针对湿气重——艾灸祛湿法
湿气不除百病生。湿气侵体,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如湿气不除还将导致关节风湿、酸痛,水肿肥胖,面色暗沉……
艾灸5个关键穴位: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解溪穴、丰隆穴。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这几件事
顺序问题
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头身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频率问题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钟左右。
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隔天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8-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时间问题
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对比是,上午>下午>晚上。
晚上9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例外:如果是治疗失眠症,临睡前艾灸效果较好。
气血问题
艾灸是调动你自身的气血消灭体内的敌人,多少会损耗自身气血,所以要注意补气血。但坚持艾灸,体内阳气终将胜于邪气。
三伏灸时间表
艾灸周期:
1、伏前调理灸:一次/周
2、伏前培元灸:一次/2天
3、初伏灸:连灸3天,之后症状调理1次/2天
4、中伏灸:1次/2天
5、末伏灸:1次/3天
6、伏后固本灸:1次/2天
来源:陕西中医
主编:宁子 编辑: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