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生活

2021年元旦春节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1-01-05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远在他乡工作学习的人们多数回家团聚,有些人则利用长假外出旅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在享受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之际,不能忽视新冠疫情防控,同时还要预防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 


[重点提示]

1
我国新冠肺炎防控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能尽量避免感染的风险,就是为防控疫情做出贡献。要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国内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限制出行,低风险地区之间可错峰安排旅行,建议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假期避免外出。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准备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等物品。与他人接触时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勤洗手,尽量减少人群聚集活动,控制聚餐人数规模。旅行归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这些措施也可预防流感等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2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减少禽流感暴露感染机会。
3
节假日期间应尽量减少聚餐,不要举办大规模聚餐活动,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病、食物中毒。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 
4
冬季室内燃煤取暖、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入冬以来,我国境内发生由输入传染源导致本土聚集性疫情频次增多,由于发现和控制及时,疫情规模均较小。全球疫情则呈现持续上升态势,12月中旬以来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超过64万;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7753万例,累计死亡数超过172万人(实时疫情详见中国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布http://2019ncov.chinacdc.cn/2019-nCoV/global.html)。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疫情总体仍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虽然多个国家相继批准紧急使用新冠疫苗,但受生产、配送、接种、资金以及富裕国家优先订购多数疫苗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通过接种疫苗实现形成免疫屏障并改变疫情发展态势的可能性较小。因此2021年春节期间,境外疫情仍将呈现高强度流行态势的可能性大;我国境内面临的疫情输入风险依然较大,人口流动将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 



主要预防措施:

1
当前境外疫情严重,个人出境旅行感染风险高。根据各地防控政策,入境人员须提供严格的双阴性检测证明,入境后需集中隔离观察14天外加7天健康随访。因此建议个人充分权衡出行时机和必要性,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2
境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限制出行,低风险地区人员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我国境内各地新冠疫情风险等级可在国务院网站专栏(http://bmfw.www.gov.cn/yqfxdjcx/risk.html)、手机应用程序“国务院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等实时查询。
3
境内低风险地区之间人员可以错峰安排旅行,但建议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假期避免外出。旅行期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头痛、乏力、嗅觉味觉丧失、干咳、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中止旅行。 假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人群聚集活动,控制聚餐人数规模,与他人接触时佩戴口罩、保持距离,经常洗手。
4
旅行归来,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2.人感染禽流感

     入冬以来,我国在禽类间发现了禽流感疫情。我国的南方少数地区也报告了几例人感染禽流感的散发病例。


     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呈重症肺炎等表现。



主要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若必须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并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不要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与原有家禽混养;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3.诺如病毒病

     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发生。近年来,我国报告数起国内外旅行团暴发诺如病毒病疫情。入冬以来,有多地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了诺如病毒病的暴发。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4.食物中毒

     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我国内地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5.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在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发的季节与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季节一致。高发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东中部地区。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包括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的居室,安置燃气、煤气热水器的卫生间或淋浴房,使用燃气、煤气灶具的厨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与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关。轻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及时抢救,一般无后遗症状。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主要预防措施:


     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