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猝死信号,你绝对想不到!快转给身边人
发布时间:2020-05-26
猝死这个“杀手”,
生活中防不胜防。
究竟哪些情况,
预示着猝死正在走近?
两大方面的危险信号,
你都需要多留心——
生活方面
1、频繁熬夜
如今高强度的工作生活,极易破坏身体的自然休息周期,不利于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特别容易导致某些器官出现问题。
2、吸烟饮酒
大量吸烟或超量饮酒后,自主神经功能一旦严重受损,心脏性猝死也就不远了。
3、竞技运动
所有高强度的竞技运动,都有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正常的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运动强度过大是不安全的,尤其对于合并心脏基础疾病的貌似“健康”的人群,更加危险。
4、气温骤变
严寒来临往往使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其实,气温骤降也常诱发心脏性猝死。而炎热酷暑时,由于大量出汗,使体内血容量减少,同样会诱发猝死。
5、情绪波动
焦虑或恐惧,可以造成心脏明显损伤,如若合并其他因素,很可能发生猝死。
身体方面
1、胸闷,胸痛
对于35岁以上的年轻人,冠心病逐渐成为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闷胸痛,需要警惕心绞痛,有可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数据表明,急性心梗年轻化趋势明显,所以出现疑似心绞痛症状,切不可大意。
2、心慌,心悸
明显的心跳加快,多数大于100次/分钟。这种情况多数是窦性心动过速,也是心脏的一种应激反应,有的时候过度劳累后会发生,提示身体需要休息。也有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的心慌,往往心跳很快,一般大于150次/分钟,这种情况可以突发突止。
3、晕厥,跌倒
突发的心脏停跳,或心跳过快,有可能引起迅速的脑供血不足,导致人失去平衡,从而跌倒。这种真性晕厥,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
4、气短,下肢浮肿
明显的活动受限,原先快走爬楼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伴随下肢浮肿,这很有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表现。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比如平素无症状的心肌病患者,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就医。
5、非典型症状
如果自己属于高危人群,当出现难以辨别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比如持续牙痛、腹痛、后背痛、上肢痛时,一定要特别当心。什么是高危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明确的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或有冠心病病史,这些人必须警惕一切不适症状。
除此之外,要提醒大家,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高温天气,心血管疾病患者想要平稳地度过夏天,需要做好以下5点。
运动适量
高温天气运动以散步或者慢跑为宜,不宜做剧烈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完要及时补充水分。
切忌在烈日和潮湿憋闷的环境下活动,要避开早晨6时~9时,因为此时段为冠心病高发期,宜选择在傍晚后凉爽的时候锻炼,一定避免从室外回来后,对着空调长时间直吹冷风,这样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空调温度25℃~26℃左右为宜。
情绪平稳
要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各脏器功能正常,血流通畅,才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如在高温或下雨前,天气闷热阴沉,人的情绪容易烦躁,神经紊乱,导致冠心病、脑梗等疾病发生。
夏季昼长夜短,对于本身睡眠不好的老年人,应注意起居有序,如果夜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午要养成午睡的习惯,补充睡眠不足。
坚持服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居多,进入夏季后一部分患者的病情稍微进入了平稳阶段,会缺少警惕和防范的意识。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和治疗。如果想要调药,也必须向医生进行咨询,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临床常见有的病人认为血压已经平稳不用吃药,自行停药,最后导致脑中风、心脏猝死,酿成悲剧。
夏季气候炎热,冠心病患者应该更加积极地控制血压、监测血糖、调节血脂,一旦血压出现波动,应该及时就诊。
饮食清淡
心脑血管病人尤其要注意饮食清淡、二便通畅。主食以杂粮为主,要多吃粗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比如黑木耳、芹菜、洋葱、薯类等利于大便的食物。适当吃瘦肉、鱼类、豆制品补充蛋白。多喝绿豆汤、莲子汤、荷叶茶等清热解暑的饮料。不吃动物内脏、肥肉、鱼子等含胆固醇多的食物。
高血压病人,在保证饮食清淡的同时,要增加含钾、钙多的食物摄入,比如香蕉、牛奶等。
中医预防
中医药强调“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干预,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比如“三伏贴”就是在盛夏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贴敷于人体相应的穴位,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温通经脉,提高抗病能力,达到秋冬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此外,穴位按摩内关、至阳、心腧等穴位,耳穴压豆心经、心包经,都可以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