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生活

一场秋雨一场寒!您有一份“秋凉养生三字经”,请及时查收

发布时间:2020-09-22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夏天的炎热逐渐褪去,

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季悄然来临。

秋季不仅温度变化大,

还会使人们的抵抗力变弱,

因为身体经过酷夏的消耗,

还没恢复就要面对寒冷的来袭,

这也是中医认为,

秋季需要特别注重养生防病的原因。

image.png 

01

秋冻有技巧

民间素来有春捂秋冻的说法,虽然秋季天气一天天转凉,但还没必要过早把厚衣服穿上。

 

因为穿得太厚,毛孔会受热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凉之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因此,适当的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是,所谓秋凉伤人最无形!

 

秋天没有夏天的热,也没有冬天的冷,这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凉,但这凉爽最会伤人。

 

所以即便是秋冻,也要盖着一层衣服冻,更不能哪里都冻,尤其是身上这三个部位一定不能轻易受寒,否则疾病说来就来!

 

秋冻不可冻的三个部位

腿部

 

中医认为腿为人之根。这些经络从腿上开始游走,沟通表里,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贯穿人体上下通路,维持着全身的血液循环。

 

脚作为距离心脏最遥远的地方,也是全身最怕冷的地方,脚部受寒,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到了这个季节,务必把腿保护起来,从现在起,不穿凉鞋,不穿短裙、短裤。特别是女性,腿一凉,很容易就出现经期延后、经量少、痛经等问题。

 

腹部 

 

腹部内有人体各大器官,还有许多重要经脉经过,如脾胃经、肝肾经。尤其是腹部的肚脐这块,归属任脉,对女性而言,很多私密且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加上周围许多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异常敏感,稍微受一点凉,人就会腹痛、腹泻,以及出现各种胃肠道疾病。

 

项上 

 

项上,包括了头,还有脖子!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全身的阳气都汇聚在头部,这里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也是身体最不怕寒凉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部可以受寒,头部如果受凉,相当于在我们阳气最旺的地方开了一个口子,人体内最温暖的能量会迅速流失。

 近期,很多人都开始提前为过节做准备,忙着买月饼、计划回家团圆,为了大家换季时的健康,小编为大家总结出一个秋凉养生三字经,非常容易记、容易做。

 

早早卧、早早起

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让我们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


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要注意的是,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另外,晚上睡前泡泡脚,对失眠有好处。

 

心舒畅、登登高

到了秋天,受气温和光照减少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如悲秋、秋愁。所以,秋季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颐养一下自己的心情。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所以秋季要多笑,保持心情舒畅。

 

常推拿、微运动

在运动方面,不要大汗淋漓,否则会伤阳气。我们应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行走、自行车等,让自己微微汗出。结合秋分节气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做一些自我推拿,起到养生作用。

 

勿露身、早晚记

正如古人总结白露不露身,早晚要叮咛,告诫人们秋季早晚一定要不露身,注意保暖,不让寒邪侵袭人体。俗话说脚冷冷全身,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

 

少生冷、喝汤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明代医家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初秋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对身体很有好处。

image.png

特别是吃一些重要成分是粳米或糯米的食疗,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养生粥,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效果。

 

来源:陕西中医


分享